东方珠宝教父肖永福:翡翠的加工技艺(一)
“礼曰:玉不琢不成器,是则,玉产于山水间,良璞混杂,必得良工选材适用,依势琢磨,方以能成其器也。”古人早就将玉料的琢磨当作玉料是否成器的大事,当然上面这段话还有一层意思是对于人的教化,也是必得良师的意思在内。
中国八千年的玉文化历史中,曾经出现许多相玉高手,也有无数制玉名家,正是他们多年经验的积累和手艺的传承,才使得中华玉文化源远流长,并给世人留下许多举世无双的精品。
中国这么大,民族如此众多,历朝历代所处的政治、经济、文化差异、如此等等,又使玉雕作品在不同时期有其不同的固有的反映这个时期各种宇宙观、人生观。以及对社会需求的不同,更加丰富了中国玉文化的内涵。
翡翠的出现,无疑是惊世大发现。在这之前,中国几千年历史中所用的玉一是基本是国内已经知道的以和田玉、辽宁岫玉、河南独山玉为主,这些基本属于软玉类(除独山玉)再加上一些以角闪石、透闪石为主的地方玉种,硬度和颜色变化不大,用沿袭的传统工艺和技法基本能琢成器物。
翡翠的出现有两个打破,一是硬度上高于以往所用之玉,二是颜色变化打破了传统的、单一的变化不大的色调,所以对于翡翠的做工,由于在我国各地出现的时间有先后、各地在几千年玉文化传承上早已经有了一套琢玉的成熟手法,因此,同样的一块玉在不同地区就可能有各种不同的玉型和琢玉手法,虽然都创造出极为精美的玉器,但表现手法和对玉的理解、对需要在玉器上琢成的认知世界中,天、地、人、神、鬼等自然和非自然现象的理念、表现手法不一,这就是形成我们今天讲的某某工的地域特色。
传统的玉雕工大致可分为:
北派以北京为代表的北京工、南派以广东为主的广东工、东派则以福建为主的福建工,西派以早先的长安,中间则以为代表的河南工。此外还有江南以杨州为代表的包括苏州、上海的扬州工。当然近几年来上海又生出一个海派工来。除此之外,云南以腾冲、瑞丽、昆明为主的云南工也有其特点。无论是那一方、那一派,几千年的琢玉技艺留下了一套不可少的程序和手法。即看料、剥皮、选定题材、设计、划样、粗雕、细雕、细磨、抛光等。(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