扳指:来自大拇指的霸气与文化
扳指古已有之,前身叫“韘”(shè)。《说文解字》曰:“韘,射也”,说明此器为骑射之工具。初见于商代,在春秋、战国的时候就十分流行了。
扳指是一种护手的工具,带于勾弦的手指,用以扣住弓弦。同时,在放箭时,也可以防止急速回抽的弓弦擦伤手指。古人亦称为“机”,意义类似于“扳机”,表示扳指的作用相当于扳机。
几千年以来,扳指的形制多种多样。最为主要的是坡形扳指和桶形扳指。坡形扳指出现较早,最早还有弦槽,后来取消。在我国,坡形扳指一直使用到明代。17世纪以后,随着清朝统治的稳固,满族将扳指发展成为了一种首饰。
满族是一个善射的名族,扳指是不可或缺的东西。但其使用的扳指和传统的汉族使用的扳指略有区别:汉族扳指儿从侧面观是梯形,即一边高一边低,满族的扳指儿一般为圆柱体。当时的八旗子弟尤其推崇玉扳指、翠扳指。
“快马飞生耳后风,浮麋数肋中无空。漫言刻玉占佳兆,发羽抨弦屡此同。”这是乾隆皇帝咏赞玉扳指的一首御诗。乾隆爷一生爱玉,对扳指情有独钟。千百年来,从当初的弓射实用器发展成为赏玩的对象:小小的玉扳指上,记录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清代晚期以后,热兵器逐渐取代冷兵器。惧怕异族民众掌握先进武器影响统治、坚持“满语骑射”的清王朝最终没有能够挡住历史潮流,于是,作为满蒙八旗首饰的扳指仅仅存在了百年左右。由于作为首饰时,扳指仅仅是一种玩物,一度接近消亡。
“玉”既有璆琳之美质,又有“君子比德于玉”的深刻寓意。故以美玉制扳指,浓缩了中华悠久的历史文化,融合了文武之道,既能时时玩赏于手,又能刻刻警戒于心。发展至今,玉扳指的追随者也越来越多。
随着玉雕工艺水平的提高,当代的玉扳指在雕刻方面也增添了许多造型和题材。以白玉、青白玉、碧玉、翡翠的多材质制成,在形制、花纹等多方面也比较迎合现代人的审美。
时光荏苒,岁月沉淀,玉石扳指,演绎着千年的指上风华。细细品味,才能读懂,且玩且珍惜。更多扳指,邀你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