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玉种崛起:谁能走得更久远?

如今的玉石市场,各种“新玉种”层出不穷,藏家们追求的目标也各种各样。对此,有人表示欢喜,有人深怀担忧。那么,对于不断涌现的“新玉种”,他们是不是玉石?是否具有收藏价值?传统玉种的忧虑又在哪里?

一些玉友经常问:南红、阿拉善、战国红、金丝玉,这些到底是不是玉?行外人不经意的一问,反而让专业的人反不知如何回答是好啦!“是”还是“不是”呢?在普通的玉石消费者眼中,所谓玉,指的就是新疆的和田玉。至于其它的玉石种类,往往存在着很多的争论。

从专业的角度讲:玉分软玉、硬玉两个大类。软玉是以和田玉为代表;硬玉是以翡翠为代表。

自古就有千种玛瑙万种玉的说法,古人云石之美者为玉。玉的概念是人们赋予的,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是不是太较真了呢?就如我们常说的玉雕师,不仅仅是把雕刻和田玉的手艺人一样。也有的是雕刻翡翠、南红、琥珀等等的。这些我们不也通通用一个玉字概括了吗?

玉石除了传统认知的和田玉、翡翠之外。人们习惯把近几年崛起的玉石材料称之为“新玉种”。但要强调的是:这里的新并不是指玉石的形成年代,任何玉种的形成都是经过上千年乃至上万年、上亿年的自然淬炼而沉淀下来的精髓。这里的“新”更多的指发现并大量使用的时间。

俗话说,“乱世黄金盛世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投资渠道的拓宽,玉器成为保值增值的主要收藏品之一,人们对玉器收藏可谓一掷千金。随着玉石需求量的不断扩大和玉石资源的日趋紧缺, 玉石市场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析木玉、金丝玉、阿拉善玉、印度玛瑙、黄龙玉、南红、田黄等众新玉种日渐崛起。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玉石雕刻的材料和创作空间。好的作品也逐步进入收藏圈,备受藏家的喜爱和推崇。

对于价格居高不下的和田玉、翡翠来说,大多数玉雕师、行业从业者及玉石消费的大众,对这些新材质并不排斥。都能很理性的看待新玉种:材质便宜、色彩丰富、利于创作、适合收藏等诸多优点。是收藏退而求其次的选择。

玩玉石的人,对玉石所承载的文化是非常看重的。“新玉种”与“传统玉种”在其收藏价值上并无差异。那么,在文化体现上是否也同样有价值呢?

玉是中华文化的特征之一,在中国几千年、上万年的古文明中,传统玉种一直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壮大。而繁盛的华夏民族和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生存繁衍的各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对玉的认识和使用历史之早,延续时间之长,所用玉料种类之多,器形复杂而精美的程度,都极具中华玉文化的特色。而在悠久岁月中,对玉的珍爱形成自古不变的中国人爱玉、崇玉的心理,形成了独特的中国玉文化内涵。

而“新玉种”由于发掘较晚,很多人不甚了解,故给了人们“没有文化”的错觉。市场的认知和推广是需要时间的,不是一年两年、三年五年便可完成的,这,是一个创造的过程,是一个认知的过程,更是一个收藏的过程,升值的过程。

尽管“新玉种”的崛起面临各种困难和危机,但“传统玉种”同样也面临不少问题。如翡翠、和田玉,对于其文化背景、艺术价值的正面宣导不够,相关的科普工作不到位,利益充斥,无论是原料还是成品,都存在很大的价格泡沫,令许多消费者望而却步,市场反而有所萎缩,甚至有价无市。

很多新玉种,因为参与的雕刻的名家不多,精品不够,有昙花一现之感。或者受限于地方性,急功近利、价格虚高以及在“走出去”等方式都是值得思考的。说到最后,无论是新玉种崛起,还是传统玉种的“高傲”姿态,想要走得久远,都必须放大格局,以长远目光去对待每一个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