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调水大揭秘,翡翠人的必修课!

翡翠的水是一个相对复杂的概念,看似简单,其本质究竟是什么?非常值得探究。之前我们说到“种水”是翡翠价值的决定性因素,种水不好的翡翠,价格也不会太高。但是了解翡翠知识的朋友也都知道,“种”不是决定翡翠水的唯一的因素,但是没有“种”就绝对不会有水。因此,只能这样说,“种”内透明度的高低能影响水的形态。透明度越高则意味着有更多的光线进入翡翠。光线就会与种和底子结合产生交替作用,更容易形成有水。





一、什么是调水?



调水,其实就是通过雕刻工艺有技巧的提升翡翠成品的通透感,造成一种视角上的好水头。必须说明一下的是,调水是物理过程,不破坏和影响翡翠本身的结构。调水即调节水头,在翡翠的创作过程中,为了增强其质感和层次感,要经过一系列的设计和打磨,使其更加通透、有光泽,这个过程用行话讲就是翡翠“调水”,用专业的话说就是利用光影的物理的原理达到凸显材质的效果。如果翡翠表面粗糙、种差、透明度弱,则“水”显弱或无“水”。通过打磨抛光,使翡翠的表面光滑如镜面,有利于光线穿透表面射入内部。也就是说,调整光线和透明度能达到“调水”的目的。

水与透明度息息相关。透明度是指翡翠的透光程度,翡翠分级国家标准将翡翠的透明度分为五个级别:透明,亚透明,半透明,微透明,不透明。虽然透明度不是决定水的唯一因素,但不透明则绝不会有水,透明与否对水的产生影响巨大,透明度的高低能影响水的形态。越透明意味着有更多的光线进入翡翠的深度越深,光线与种、底子结合交替作用,更容易形成有水。因此,通过打磨抛光,使翡翠的表面光滑如镜面,有利于光线穿透表面射入内部。也就是说,调整光线和透明度能达到“调水”的目的。

翡翠调水最初只是雕刻师傅们凭着经验和感觉,用镂空挖薄这些技巧,尽可能地提升翡翠的美感。并且在调水的同时,翡翠的颜色往往也能随之提升。所以说,调水是根据原石特性扬长避短的一种雕刻方法,是从艺术的角度上考虑的。而现在,调水已经渗透到翡翠各领域,可谓无处不在。对于种质较差的翡翠,调水能提升通透感;对于种水本来就很好的翡翠,通过调水制造的光影效果,可以创造出很美妙的意境。掌握了光影结合的窍门,调水再也不限于挖薄和掏空了,也不再局限于雕件上的应用。像上图这个蛋面底部做成弧面,可以增加戒面的饱满感和光感。





二、翡翠调水的方法



1. 利用雕刻技巧“调水”

利用雕刻技巧是调水的主要方法。在雕刻时,将翡翠磨薄,增强其透光性,提高其透明度,使翡翠更容易出“水”;将不雕刻的面加工成凹下去的阴面(弧面),从而扩大受光面积。比如,将观音头部的背面、佛的肚子和头部背面挖薄,使颜色原本略暗的底料呈现出晶莹剔透的美感。

面对颜色偏深、色块偏厚影响翡翠透明度的情况,在雕刻过程中勾勒绿色与无色的分界线,适当削减非重要部位的绿色厚度,增加其透光性,实现有“水”的效果,映衬出绿色的冰清鲜嫩。

当然,将翡翠磨薄也有一定限制。由于光线需要一定纵深与种、底子相互作用后才能产生有“水”的效果,所以太薄的翡翠虽然透光、透明度高,但往往无“水”。



2. 用镶嵌封底“调水”

镶嵌封底是另外一种“调水”方法。底指背面,镶嵌封底即在镶嵌时,将翡翠的背面用整片金属材质的东西封包起来。

利用封底材质的弧度及金属光面,汇集收纳额外的光线反射到翡翠上,加强翡翠的表面光泽,进而影响调整色度,起到有水相同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封底的取消或打开活动封底,封底造就的光影也消失殆尽,这与雕刻“调水”有本质区别。

“调水”工艺的运用,使得原本不够完美的翡翠变得完美,从视觉上增强了翡翠的通透感。

“调水”工艺的好坏是决定翡翠是否庄正形美的关键,如果能将其运用自如,便会使翡翠原料拥有预想不到的艺术欣赏价值。只有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材制宜,才能最终实现“天工”与“人工”的完美结合。

正是因为众多匠人的聪明才智,以雕刻或镶嵌的额方法,将不尽完美的翡翠再加工,从而呈现出我们喜爱的、极美的翡翠。

翡翠因水而具有灵魂,翡翠的水,给予了翡翠灵性,而匠人们的精工“调水”,给予了翡翠灵魂。



欢迎关注下期文章!



关键词:翡翠的调水